浅谈护理健康教育(一)
详细内容
【关键词】 护理;健康教育;宣传教育
〔关键词〕 护理;健康教育;宣传教育
健康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和提高,人类对健康的认识不断深化,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通常认为健康等于没有疾病,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宪章》中提出了人类健康的“三维观”,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生活适应性良好的完满状态”这一定义,肯定了传统健康观中没有疾病和不虚弱的观点,同时把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良好纳入了健康定义。教育是一个终生的概念,21世纪对护士的一个最大挑战是一个护士不但要成为称职的操作者,而且要成为称职的教育者。可见,健康教育是联系健康知识和健康实践的桥梁,也是促进人群健康的行为。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和现代护理学的发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基础的系统化整体护理已成为当今的现代护理模式,而健康教育对提高人们自护能力,建立健康行为、全面提高护理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
医院是医治病员的场所,同时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充分体现的场所,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医技,医院的环境、秩序、制度,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拥护,通过护理健康教育,广大医护人员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以“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为行动准则,推动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下面从两方面讨论一下护理健康教育。
1 护理健康教育、内容和形式
1.1 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随着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也在逐渐扩展和深化,由于疾病的种类繁多,健康教育内容呈多样化,每个病种及其具体的健康问题、健康行为都可以形成一组教育内容,同时根据患者、患者家属、医护人员、社会不同人群的教育需求,教育内容也要有针对性,具体有以下几项。
1.1.1 疾病防治及一般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
这是我们最多、也是病人最迫切需求的。包括:法定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如传染源、传播途径、预防方法以及疫情、隔离、消毒、护理治疗等知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知识;常见病的防治知识;仪器器械性治疗知识,如紫外线、红外线、激光、针灸等治疗方法的适应证、禁忌证和有关注意事项;检查化验知识,如血、尿、粪三大常规,各种血液生化功能检查,X线检查、心电图、B超、胃镜、CT、核磁共振检查等,都应首先向病人说明检查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和采集标本方法及检查结果的解释;合理用药知识,各类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服药剂量、副作用、保存等,各类中成药的服药、煎制及适应证、禁忌证、全程服药的重要性等;就诊知识;日常生活中饮食起居方面的卫生知识,如不同疾病患者及其家庭成员在接受治疗和康复中的注意事项。
1.1.2 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病人正确对待自身的疾病,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早日康复的信念,同时对病人家属及陪护人员进行保护性原则教育,教育他们在精神上给病人以支持和鼓励,避免恶性刺激,并针对不同类型病人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矛盾,介绍有关疾病的预防知识和自我心理保健方法,消除心理异常和心理负担,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1.1.3 行为干预
针对患者特定的健康问题和疾病特点,分析行为因素与所患疾病的关系及对个人健康的影响,开展有针对性的行为干预,其主要内容包括行为指导和行为矫正,行为指导是通过语言、文字、声像等材料和具体的示范指导,帮助教育对象形成健康态度,作出行为决策,形成科学的行为方式,行为矫正是通过训练、深化、强化、脱敏、厌恶疗法等方式,建立新的健康行为模式。
1.2 护理健康教育的形式
患者健康教育是根据患者及其家属的不同需求,在诊治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根据实施场所不同,分为门诊健康教育和住院患者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