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实习生带教体会略谈(一)
详细内容
【摘要】 临床带教是对护生理论知识的检验,是对带教老师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及表达、演示等综合素质的考验,带教质量的优劣关系到护理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关键词】 实习生;带教
临床实习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是学校教育的深化和延续,是护生由课堂学习过渡到临床工作的转折阶段,而临床带教正是帮助学生将以往学到的理论及有关诊断、治疗及护理患者的操作技能相结合的过程,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把所学到的理论应用于实践,从而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而且可以帮助他们从丰富的临床实践中进一步发展护理理论,并且在老师的引导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处理问题时养成其宽容、耐心、冷静、理智的优秀品质,从而完成从课堂到社会的重要转折。现总结出体会如下。
1 做好各方面的选择
1.1 做好带教师资的选择 一般临床上担任带教任务的是高年资,技术和理论水平均相对较高,且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护士。因带教教师在临床教学中起着教育者,研究者,管理者和护理者这四种作用[1],所以要求带教教师不仅应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护理操作技巧、学习新知识的技巧,演示的技巧,还应善于积累和总结临床护理经验,更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更新带教观念和自身知识结构,处处以自身作则,工作严谨严格,为人师表。同时制订合理的带教计划,在实习结束时进行考评与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临床教学工作,使临床带教取得最佳效果。
1.2 选择带教的学生 由于现在医学院校进入临床的学生不断增多,再加实习时间有限(一般在综合医院,学生每个科室的轮转时间为1个月),一定要合理分配好带教学生,在排班时尽量避免学生固定上白班或晚班。因为倒班护士每天都在换,加之临床繁重的护理任务,使带教教师难以充分解说或演示有关内容[2]。学生不知道谁是自己的老师,有问题不知道该问谁,也不熟悉本班的工作流程。看到那儿忙就帮那儿,以至于在实习结束时难以获得系统的专科护理训练,带教效果不理想。如果能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特点及专科性质应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做到一对一带教则相对较好,一对一带教便于师生双方及早相互了解沟通,师生取长补短,教学相长,有助于提高带教质量。
1.3 选择好施教的患者 笔者所在的医院是一所部队医院,既面向部队官兵,也向地方百姓开放,患者成分比较复杂,由于患者存在认知的不同,对实习生的接纳程度与不同。护生初次进行护理操作时,往往比较胆怯,虽然事前准备充分,可在操作时难免表现出紧张,为了避免医疗纠纷,我们在操作时比如静脉输液时,常选择血管弹性好并易于沟通的青壮年及军人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