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药学论文>薯莨及其易混品的鉴别研究(一)

薯莨及其易混品的鉴别研究(一)

详细内容

作者:刘玉明 , 靳小青 , 黄宝康 , 沈越

【关键词】 薯莨;,,混品;,,鉴别

  摘要:目的鉴别中药薯莨及其易混品。方法采用形态鉴别、性状鉴别、理化鉴别及薄层鉴别。结果薯莨与其易混品朱砂莲、红药子在形态、性状、化学反应及薄层色谱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薯莨与朱砂莲、红药子是不同科属植物,不可相互代替。

  关键词:薯莨; 混品; 鉴别

  薯莨为薯蓣科植物薯莨Dioscorea cirrhosa Lour.的块茎,具有活血化淤、理气止痛、杀菌消炎的作用〔1〕。“依地红皮肤消毒剂”主要是以薯莨为原料,在我们采购原料时发现,薯莨药材存在严重的同名异品现象。为此,我们深入贵州产地对其进行资源调查和实地考证,为保证药材市场的规范性和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现将薯莨药材及其易混品朱砂莲、红药子的鉴别结果报道如下。

  1 药材来源鉴别

  1.1 薯莨为薯蓣科植物薯莨Dioscorea cirrhosa Lour.的块茎,别名薯良、血散薯、鸡血藤、朱砂莲、红药子、血三七等。味微苦、涩,性微寒。具有活血化淤、理气止痛、清热解毒的作用,主要用于外伤出血,跌打损伤,杀菌消炎。

  1.2 朱砂莲为马兜铃科植物朱砂莲Aristolochia cinnabarina C的块根,别名牛血莲、雷见怕、躲蛇生、避蛇生等。味苦性寒,入心、肺、肝三经。主要用于主治痈疡肿毒、腹泻痢疾、胸腹疼痛、牙痛、喉痛、吐血蛇伤 。

  1.3 红药子为蓼科植物毛脉蓼Polygonum cillinerve Oakai的块茎,别名红药、赤药、朱砂莲、血三七、鸡血莲等。味苦、微涩,性凉,入脾、胃、大肠、肝四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活血,主治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急性痢疾、急性肠炎、泌尿系统感染、风湿麻痹。

  2 植物形态鉴别

  2.1 薯莨藤本,粗壮,长可达20 cm左右。块茎一般生长在表土层,为卵圆形、球形、长圆形或葫芦状,外皮黑褐色,凹凸不平,断面新鲜时红色,干后紫黑色,直径大的可达20 cm以上。茎绿色,无毛,右旋,有分枝,下部有刺。单叶,在茎下部的互生,中部以上的对生;叶柄长2~6 cm;叶片革质或近革质,长椭圆形至卵形,或为卵状披针形至狭披针形,长5~20 cm。宽2~14 cm,先端渐尖或骤尖,基部圆形,有时呈三角状缺刻,全缘,两面无毛,表面深绿色,背面粉绿色;基出脉3~5,网脉明显。蒴果不反折,近三棱状扁圆形,长1.8~3.5 cm,宽2.5~5.5 cm;种子着生在中轴中部,四周有膜质翅。花期4~6个月,果期7月至翌年1月仍不脱落。

  2.2 朱砂莲多年生草质藤本,全株无毛。根块状,呈不规则纺锤形,长达15 cm或更长,直径达8 cm,常2~3个相连,表皮有不规则皱纹,内面浅黄色或橙黄色。茎细长扭曲,具纵棱和粉霜。叶柄长4~15 cm;叶片三角状心形,生于茎下部的叶常较大,长5~14 cm,宽4~11 cm,先端钝,具小尖头,基部心形;全缘,上面绿色,具白色晕斑,下面脉隆起。蒴果长卵圆球形,基部下延,连柄长6~7 cm,黄绿色,具粉霜,熟后自果柄处6裂。种子三角状心形,扁平,一面隆起,另一面凹下,外面褐色,密被疣状突起。花期11月至翌年4月,果期6~10月。

  2.3 红药子多年生蔓性草本。根茎膨大成块状,木质。茎细长,中空,先端分枝。叶互生,叶柄长0.5~5.0 cm,上面具沟,下面具黏质乳头状突起或具小纤毛;托叶鞘膜质,褐色,近乎透明;叶片长圆状椭圆形,长6~11 cm,宽3~6 cm。圆锥花序腋生或顶生;花梗明显;花被5裂,白色或淡紫色,外侧裂片主脉具翅;雄蕊8;柱头3,盾状。小坚果三棱状,黑紫色,为扩大的膜质翅的花被所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