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药学论文>电针穴位治疗对大肠癌根治术后肠蠕动的影响(一)

电针穴位治疗对大肠癌根治术后肠蠕动的影响(一)

详细内容

作者:牛春风,李东朝,高永红

【摘要】 目的:探讨电针穴位治疗对大肠癌根治术后肠蠕动的恢复影响。方法:将所选32例患者均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上加电针穴位治疗,分别记录两组病人的术后排气时间。结果:治疗组病人术后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电针穴位治疗可促进大肠癌根治术后肠蠕动的恢复。

【关键词】 电针;穴位治疗;大肠癌根治术;肠蠕动

  1 临床资料

  32例均为我院外科2004年12月~2006年6月大肠癌根治术后(不包括Miles手术和术后出现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等并发症者)患者;年龄40~65岁,平均52岁;采用随机、单盲的方法将所选病例均分为两组。治疗组16例,男10例,女6例,病变部位在结肠肝曲者2例,回盲部4例,结肠脾曲2例,乙状结肠3例,直肠5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者6例,左半结肠切除术者2例,乙状结肠切除术者3例,直肠癌前切术者5例。对照组16例,男11例,女5例,病变部位在结肠肝曲者2例,回盲部3例,结肠脾曲2例,乙状结肠3例,直肠6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者5例,左半结肠切除术者2例,乙状结肠切除术者3例,直肠癌前切术者6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变部位、手术方式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基础治疗: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肠外营养及抗生素治疗。

  2.2 治疗组 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加电针穴位治疗〔1〕。电针治疗仪型号为MODEL G6805。电针针刺在术后第1d开始,每日针刺2次(早、晚8:00时各1次)。穴位:足三里、上巨虚、内关。采用电针穴位治疗,即将电针治疗仪输出功率调至相同(1档位置),输出波为连续波,每次每穴针刺15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