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仁在经方中的配伍应用(一)
详细内容
【关键词】 桃仁 桃核承气汤 大黄牡丹皮汤 经方
张仲景所著《伤寒论》、《金匮要略》,运用桃仁的方剂共有9首。为了进一步掌握和理解桃仁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实际意义,现将桃仁的配伍、作用及适用范围,归纳如下。
1 润燥滑肠
《伤寒论》第106条云:“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这是对太阳蓄血轻证提出的证治法则。因本证是太阳蓄血的轻浅证,故用桃仁承气汤缓攻瘀热。本方由调胃承气汤加桂枝、桃仁而成,方中桃仁活血祛瘀,润燥滑肠,通下蓄血为君药;调胃承气汤导瘀热下行,加桂枝宣阳行气,散其蓄血,诸药相伍,共奏缓下瘀热之功〔1〕。
2 逐瘀活络
桃仁味苦甘、性平,有活血、破血、通脉活络之作用。故后人用其治疗一切跌打损伤,如王清任的复元活血汤,血腑逐瘀汤等。考仲景《金匮要略・杂疗方》篇的“治马坠及一切筋骨损伤方”中,是以桃仁活血化瘀以止痛〔2〕。
3 活血化瘀
《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篇云:“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皮汤主之。”大黄牡丹皮汤用大黄、芒硝涤荡实热,牡丹皮、桃仁活血化瘀,凉血散结;甜瓜籽排脓散痈。适用于未成脓的肠痈实热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