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药学论文>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在牙髓疾患治疗中的应用(一)

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在牙髓疾患治疗中的应用(一)

详细内容

【关键词】 牙髓疾病;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无痛麻醉;效果评价

  【摘要】 目的 探讨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在牙髓疾患治疗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将96例急慢性牙髓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6例,对照组40例。实验组采用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麻醉,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针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结果 实验组显效率85.9%,总有效率96.9%;对照组显效率32.0%,总有效率62.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2.72,P<0.05)。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及过敏反应。 讨论 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作为一种口腔科专用局麻剂,临床效果显著、安全。

  【关健词】 牙髓疾病;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无痛麻醉;效果评价

  口腔疾病的治疗往往辅以2%利多卡因注射液局部浸润和局部传导阻滞麻醉。但麻醉效果往往欠佳。为此,作者采用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麻醉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新乡市中心医院口腔门诊治疗的96例急慢性牙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1例(46颗患牙),女55例(68颗患牙);年龄10 a~70 a,平均(40.5±4.7) a;病程1 d~7 d,平均(4.1±2.8) d。均为恒牙牙髓炎,主要表现为持续性疼痛,夜间疼痛较白天剧烈;冷热诊均为(+~),叩诊(±)。均需做牙髓治疗。将入组病例随机分为实验组56例(64颗患牙),对照组40例(50颗患牙)。实验组男23例(26例患牙),女33例(38颗患牙);平均年龄(38.2±5.8) a。对照组男18例(20颗患牙),女22例(30颗患牙)平均年龄(36.2±4.1) a。两组性别、平均年龄、平均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χ2=0.14,1.25,P均>0.05),均无全身系统性疾病和过敏史。

  1.2 麻醉方法 实验组应用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商品名:必兰,法国碧兰公司生产,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040327)进行麻醉。操作步聚:(1)将阿替卡因肾上腺素局芯针剂两端用碘伏消毒,酒精脱碘后装入专用加压注射器。(2)注射器加压至顶针倒刺刺入针剂尾部橡皮头。(3)放上一次性针头,进针区域消毒,去掉一次性保护套。(4)在治疗患牙颊侧根尖部或牙齿相应的神经阻滞麻醉区域进针至粘膜下,直达骨面,回抽无血,注射麻药,速度≤1 ml?min-1,根尖部注射麻药0.5 ml~0.8 ml。(5)麻醉完毕后,去掉卡局芯,旋掉针头。注射5 min~8 min后进行牙髓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注射器注射2%利多卡因针麻醉。记录两组麻醉显效时间和麻醉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1.3 判定标准〔1〕 麻醉效果完全:患牙冷热反应不存在,冠、根髓均已失活。良好:冷热反应迟钝,冠髓已失活,根髓仍敏感。失败:冷热反应敏感,冠、根髓均敏感。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麻醉显效时间 实验组64颗患牙麻醉即刻全部显效;对照组50颗患牙15颗即刻显效,35颗2 min~5 min显效。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χ2=61.40,P<0.01)。

  2.2 麻醉效果 实验组麻醉效果完全者55颗,良好7颗,失败2颗,显效率85.9%,总有效率96.9%。对照组麻醉效果完全者16颗,良好15颗,失败19颗,显效率32.0%,总有效率62.0%。两组麻醉效果完全率、良好率、失败率,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或极显著性(χ2=34.76,6.55,22.72,34.76,22.72,P<0.05或0.01)。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及过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