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物化学教师的备课体会
详细内容
生物化学是医学生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是生命科学中发展迅速的一门学科。医学生学好生物化学对临床实际应用和参加资格考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结合笔者对生物化学学习和教学的经历发现,不论是哪个层次的学生,都普遍反映生物化学内容抽象、枯燥,易混淆的内容较多,知识更新速度快,常常是 “开卷了然、掩卷茫然”。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状况,就要求生物化学任课教师要备好课,从备 “大纲”、备“授课计划”、备“教材 ”、备“学生”4 个着眼点入手,切实地备好每一堂课,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真正培养出符合就业导向、满足岗位需求的医学专业毕业生。
1 备“大纲” 教学大纲是根据学科内容及其体系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编写的教学指导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了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技能的范围、深度,体系结构、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它是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学生学业成绩和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准则 [1] 。同一医学院校中不同专业和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生物化学的学习中有不同的教学大纲,不同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参加的资格考试有不同的考试大纲,对知识点的要求和掌握侧重点也不同,这就对医学生物化学教师的备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目前我校有全日制普通大专临床医学、护理、助产、医学检验技术、中药、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开设生物化学课程(见表 1)。从表 1 可以看出各专业生物化学课程的开设时间、考试情况、所占学分和周学时不同,这就要求授课教师提前充分了解教学大纲,掌握授课专业的课程开设顺序以及学生参加资格考试中的重、难点,如:蛋白质的分解代谢一章“氨的代谢”部分,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难点在于肝性脑病的发病机理以及临床浅谈医学生物化学教师的备课体会何 丹,姜建辉(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药学与检验系实训中心,的常用治疗措施;护理专业学生的难点在于肝昏迷病人和肝硬化腹水病人的护理措施,前者禁用碱性肥皂液灌肠,后者不宜使用碱性利尿药,这是历年护理资格考试的题目之一;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则还要适当补充肝昏迷时的生化变化及血氨测定,以提前增强学生的专业意识;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学生则只是要求理解氨的代谢的大致过程。教师只有在备课前充分了解各专业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提前进行行之有效的备课工作,才能真正做到统筹全局。
2 备“授课计划” 教师在接到不同专业的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任务后,就要立即学习该专业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然后针对学期生物化学的教学做出详尽的授课计划。授课计划的制订大致可分为以下 4 步。( 1)了解学期的开设课时周数,统计学期共计多少教学学时,其中扣除国家公共假期学时数、单元复习检测学时数、期末复习学时数、机动学时数等相关学时数。(2)根据教学大纲中的课程教学目标选用本专业规划教材,根据授课学时安排不同章节的学时数目以及章节中不同内容的学时数目,体现各专业的不同特点。如,临床医学专业选用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全国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中“绪论”章节常规安排 1 学时,“蛋白质的化学”章节合计安排 5 学时,分别是“蛋白质的分子组成”1 学时、“蛋白质的分子结构”2 学时、“蛋白质的理化性质”2 学时,2 章共安排 6 个学时,分 3 次完成教学。(3)参照培养能力为本位、技能为核心的职业人才教育理念,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学时比例,在各章节的教学中结合实验室资源开设有特色的、能巩固理论基础知识的生物化学实验。如护理专业开设的“肝中酮体的生成作用”证明生成酮体是肝脏特有的功能;医学检验专业开设“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分离血清蛋白 ”掌握其基本原理和操作,同时,熟悉血清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中药制药专业开设综合性实验“天然产物中多糖的提取、纯化与鉴定”为学生在制药企业的实习就业打下基础。(4)整理出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教学质量的整改措施,列出期末考核的计划达标率,用于教学过程的指导和反馈。
3 备“教材” 教材是教师实现教学的主要工具之一,教材有广义和狭义 2 种理解。狭义的教材是指教科书,这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教学资料。教师熟读教科书很重要, 教师只有静下心来仔细钻研教科书,逐一弄懂各个知识点 , 弄清楚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才能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的预习、学习和复习 3 个环节的工作,同时在课堂上选用有针对性的、有特色的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的讲解。但笔者在历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同版本教科书的编者水平参差不齐,出现某些知识点讲解不完善、不深入,甚至错误的情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指定版本教科书外,教师在备课前还要多读不同层次、不同版本的教材 , 以便更好地掌握每个知识点。对于有些知识点 , 仅看中文教材难以理解 , 或不同中文教材间存在矛盾的解释时 , 就需要研读原版英文教材 , 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相应的知识点 [2] 。广义上的教材泛指一切有利于学习者增长知识或发展技能的教学材料,除了课本以外,还包括课本配套的习题集、多媒体教学动画、立体教学模型、临床的病案病例等,这些都是在备 “教材”的环节中应当充分考虑和加以应用,以丰富生物化学的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论文效果。如在“蛋白质的化学”章节中增加婴儿奶粉中掺入三聚氰胺以提高奶粉中蛋白质含量的文字材料和对婴儿造成损害的图片资料;在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章节中准备立体教学模型,加深学生对 DNA 双螺旋结构的认识和理解 [3] ;在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章节中准备大量的动画,以生动、形象地展示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和过程。这些教学资料的储备和收集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在教学工作和日常生活中进行多项知识和资料的收集。
4 备“学生”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相辅相成的双边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提高教学质量。生物化学教师在接受新的教学任务前,先通过班级辅导员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学习习惯。在绪论课的讲授中,多鼓励学生,让学生树立学好生物化学的自信心,多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帮助学生克服自学过程中的心理障碍和情感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