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医学论文>维胃方对实验性大鼠胃溃疡治疗机理的研究(一)

维胃方对实验性大鼠胃溃疡治疗机理的研究(一)

详细内容

作者:苏尚贤 刘晓伟 张晓洁 刘剑文 杨真晖

【摘要】 目的:通过乙酸致大鼠胃溃疡模型,研究维胃方防治慢性胃溃疡机理。方法:制备乙酸致大鼠胃溃疡模型,观察维胃方对该模型治疗后胃大体标本和胃溃疡周围胃液 pH 值、溃疡面积、病理组织切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清中的胃泌素。结果:服用雷尼替丁和维胃方后,从胃黏膜大体观察及切片观察,实验性溃疡大鼠胃黏膜愈合情况良好,用药组溃疡面积明显小于自愈组(P 0.05),说明药物能够有效促进溃疡面的愈合;其中维胃方中剂量组溃疡面积小于雷尼替丁(P 0.05)。维胃方各剂量组的 pH 值呈剂量依赖的正相关趋势。与自愈组及模型组比较,维胃方各组血清 GAS 含量呈升高的趋势,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血清 GAS 刺激胃肠黏膜和胰腺组织的蛋白质、RNA 和 DNA 的合成增加的营养作用,减少黏膜攻击因子和增强胃黏膜保护治疗胃溃疡。

【关键词】 维胃方;胃溃疡;治疗机理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 雄性 SPF 级 Wistar 大鼠 56只,体质量 180~220 g,大鼠及饲料购自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动物合格证号:粤检证字第2005A048 号),室温 22~26℃ 安静环境下饲养,喂以固定的平衡饲料。

1.1.2 药品 ①维胃方:由三七、白芨、茯苓、蒲公英组成,购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中药房,经药用植物与鉴定教研室专家验证合格,制成低、中、高 3 种剂量水剂,分别含生药 0.375 g/mL、0.75 g/mL、1.5 g/mL(以临床用药剂量按体表面积转换成动物等效剂量,低、中、高 3 种剂量分别为临床剂量的 1/2 倍、1 倍、2 倍),高压灭菌,4℃ 冰箱保存备用。②雷尼替丁水悬液:每粒150 mg,山西太原药业有限公司(批号:060501),用蒸馏水将雷尼替丁配制成水悬液,含生药 3 mg/mL。

1.1.3 试剂与仪器 促胃液素(GAS)放射免疫试剂盒: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批号:061020 BECKMAN 控温高速离心机,Leica RM 2135 切片机,Olympus 光学显微镜,上海日环厂 SN695B 型放射免疫γ计数器。

1.2 方法

1.2.1 模型制作 乙酸胃溃疡模型:参照 Takagi 等[1]乙酸致大鼠胃溃疡造模方法,并加以改造。大鼠造模前 24 h,禁食不禁水。大鼠经腹腔注射 10% 水合氯醛 1 mL 深度麻醉。腹部剃毛、消毒,于剑突下腹中线打开腹腔,手术切口长约 2 cm,暴露出胃,在胃前壁浆膜面窦体交界处同一部分(避开血管)用浸有 100% 乙酸,直径为 5 mm 的圆形滤纸接触 2 次,每次 30 s。然后还纳胃体,逐层缝合切口,保护切口。

1.2.2 动物分组及血清、血浆制备 根据完全随机法分为 7 组,每组 8 只:A 正常组,自由饮水,进食;B 模型组,乙酸致大鼠胃溃疡,自由饮水,进食;C 自愈组,乙酸致大鼠胃溃疡,自由饮水,进食;D 雷尼替丁组,乙酸致大鼠胃溃疡,第 4 天开始灌胃雷尼替丁水悬液 2 mL,共 7 d,每日 1 次;E 维胃方各剂量组(E1 维胃方低剂量组、E2 维胃方中剂量组、E3 维胃方高剂量组),乙酸致大鼠胃溃疡,第 4 天分别灌胃低、中、高剂量维胃方 2 mL,共 7 d,每日 1 次。除模型组在第 4 天,其余各组均在第 11 天麻醉后取材。

大鼠经腹腔注射 10% 水合氯醛 0.035 mg/kg,深度麻醉,仰卧位四肢固定,皮肤常规消毒,在剑突下偏左剪开腹腔,暴露胃部。分离腹主动脉,用头皮针采血,用普通负压管接取血液 3~4 mL,3 000 r/min 离心 20 min,分离血清 - 20℃ 冻存备用。

1.2.3 观察指标 胃的大体观察、胃液 pH 值、溃疡面积、病理切片观察、血清胃泌素。由鼠胃贲门滴取少量胃液于 pH 试纸,测定 pH 值。向胃内注入 10% 中性福尔马林溶液 10 mL,固定 30 min 后沿胃大弯剪开,展平,观察胃黏膜大体标本。溃疡面积检测:测量溃疡的长径(DL)和短径(DS),计算溃疡的面积,按公式 S=1/4×DL×DS×π,π取3.14。病理切片观察:取部分胃溃疡周围腺组织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作病理组织学检查。测定血清胃泌素:放射免疫。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10.0 软件分析处理,数据以 x±s 表示,采用 F 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