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瘫患者大腿肌肉间隙血肿形成3例报告(一)
详细内容
作者:林世德,张云昌,赵廷宝
【关键词】 截瘫 大腿肌肉间隙 血肿
从2004年2月~2006年6月,作者在截瘫治疗及康复过程中共发现3例(4个部位)大腿肌肉间隙血肿形成的病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22、25、34岁,平均27岁。C7T1椎体联合骨折1例,T1L2椎体联合骨折1例,T12椎体骨折1例,均有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1]A级2例,B级1例。血肿发生时间均为伤后2~6个月之间。血肿部位:股直肌前1例,股内侧肌与股直肌间隙2例(3个部位),其中1例双侧股内侧肌与股直肌间隙均出现血肿。该组患者双下肢肌肉均萎缩,各肌肌力均为0级,肌张力均增高,按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2]:4级1例、3级1例、2级1例。1例股直肌前血肿的患者血肿形成于佩戴下肢支具康复锻炼的过程中,2例出现股内侧肌与股直肌间隙血肿的患者,双下肢腱反射均亢进并常发生阵发性肌肉痉挛、抽搐。上述病例均经B超确诊(图1),血肿最大约210 mm×50 mm×31 mm,最小约52 mm×30 mm×19 mm,平均约145 mm×57 mm×29 mm。其中2例伴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1.2 治疗方法
1.2.1 急性期卧床休息制动、冷敷,48 h后给予热敷等处理。
1.2.2 血肿局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促进血肿吸收。
1.2.3 血肿较大者给予局部穿刺,抽出积血。其中1例双侧股内侧肌与股直肌间隙均出现血肿者反复抽取咖啡色积血3次,共约125 ml。
1.2.4 对于伴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疑有感染者,给予抗生素治疗。
2 治疗结果
经过上述处理后,效果良好,2例(3个部位)血肿完全吸收,无并发症出现。1例伴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者,最终形成异位骨化(图2),因影响右髋关节活动及康复训练,于半年后行异位骨切除术,效果良好。图1 双侧大腿内侧全扫,肌层内均可探及长条形囊实混合性包块,边界清晰,形态尚规则,未见明显包膜。 图1a 大小为165 mm×45 mm×13 mm,内回声较强且不均匀,其上半部为不均质强回声团块,中间为液性暗区,透声较差,CDFI观察实性部分均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图1b 大小为210 mm×50 mm×31 mm,肿块上半部为不均质强回声团块,下半部为液性暗区,透声好。 图2 处理后X线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