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牙纵折保存治疗临床疗效观察(一)
详细内容
【摘要】 为比较纵折磨牙1周内和1周后就诊治疗的临床疗效,将符合标准的纵折磨牙患者纳入甲组(1周内就诊者)和乙组(1周后就诊者),两组患者均行冲洗后带环复位、修整洞形自酸蚀光固化材料充填洞形、全冠修复治疗后6、12个月复查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6个月复查甲组和乙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2个月甲组和乙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磨牙纵折后1周内就诊远期疗效好于1周后就诊疗效。
【关键词】 磨牙;牙折;根管治疗
磨牙纵折是口腔科常见的疾病之一,磨牙折裂后不及时就诊采取保守治疗,常因咬合疼痛,折裂片松动,易发生根分叉病变和牙齿松动而拔除。本文收集我院口腔门诊2004年12月―2006年12月患者62例,磨牙纵折后及时就诊并采取保存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磨牙纵折愿意保存治疗的患者符合如下条件:(1)磨牙纵折裂隙小于2mm,折裂片松动度小于Ⅱ度,X线显示根尖无异常;(2)无严重牙周、牙龈疾患;(3)无磨牙症、紧咬牙及严重咬合功能障碍。本组62例,男39例,女23例,年龄42~58岁,平均50岁。根据患者牙齿纵折后就诊的时间分为两组,就诊时间≤7d为甲组(34例),就诊时间>7d为乙组(28例);上颌磨牙37例,下颌磨牙25 例;根管治疗46例,干髓术16例;Ⅰ类洞型36例,Ⅱ类洞型26例。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一组医生的诊断及治疗,首先取净折裂片内的食物残渣及异物,用3%双氧水及0.9生理盐水交替加压冲洗并用高压水枪反复冲洗并吹干;然后将患牙的咬合面降低2mm,磨除近远中接触点使正畸带环能完全就位,使折裂片复位,去除原牙体充填物,用倒锥钻沿冠部折裂线两侧或一侧做1mm宽2mm深的洞形扩展;最后彻底清洗吹干后用DENTSPLY公司生产的自酸蚀Dyract AP光固化材料充填洞形,待硬固后取带环和冠部多余的材料,行金属全冠修复或烤瓷冠修复。治疗后6、12个月复查,检查患牙功能、牙周、根尖周情况并摄X线片。
1.3 疗效评价标准〔2〕
优:患者自诉咬合功能良好,临床检查全冠固位良好,叩痛(-),牙周袋深度≤3mm,牙龈无红肿溢脓表现,不松动,X线片显示牙根及根分歧处无病变。良:全冠固位良好,患牙无明显不适,松动度<Ⅱ度,牙龈无红肿及瘘管,能咀嚼一般食物。X线片显示牙根及根分歧处无明显病变。差:全冠松动,牙齿龋坏,牙齿松动Ⅱ度以上,牙龈反复肿胀,瘘管形成或X线显示根尖或根分歧病变,不能用患侧咀嚼。通过临床检查及X线牙片评价,优、良者为治疗有效,差者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