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胃散加味治疗上消化道出血52例临床观察(一)
详细内容
【关键词】清胃散加味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属于中医血证“呕血”、“便血”范畴,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其病死率高达10%左右。清胃散源于金元时期李东垣弟子罗天益所整理的《兰室秘藏》,主治胃有积热,循足阳明经上攻所致之牙痛牙宣,或牙龈溃烂,或唇口颊腮肿痛等。吾师王道坤教授(国家级名中医)宗前贤之旨,谨守病机,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使用清胃散加味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清胃散加味治疗52例,取得了满意的短期止血疗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情况:
本组52例中男性33例,女性19例;年龄18~72岁,其中20~30岁13例,31~40岁17例,41~50岁5例,平均年龄33.5岁。
1.2主要症状:
阳明胃腑多气多血,胃腑郁热,热迫血液不循常道,而妄行于脉外,以致出血。临床上西医常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呕血和黑便,大便潜血试验阳性。
1.3出血病因:
分别经胃镜,B超检查确诊。其中胃溃疡4例,十二指肠溃疡28例,兼而有之者4例,胃粘膜损伤13例,胃癌1例,肝硬变门静脉高压2例。
1.4出血轻重分度:
按照《新药(中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血证分级标准,分为轻度21例,中度26例,重度5例。
2 治疗方法
治宜清胃养阴及清热凉血以治其本,收敛止血以治其标。药物组成:生地、当归、丹皮、黄连、升麻、大黄、白芨、煅瓦楞。具体方法:每日一剂水煎后冷却,加冰块分2次服。如有呕吐者,少量频服。失血过多,有明显血容量不足者酌情予以输血、输液。情况特别紧急者配用止血西药,但均作无效统计。方中黄连苦寒,直泻中焦之火,并能“除肠中混杂之红”(《雷公药性赋》)。升麻辛凉,散火解毒,可宣达郁遏之伏火,有“郁而达之”之意,与黄连配伍,则泻火而无凉遏之弊,散火而无升焰之虞,并且一升一降,还有利于气机的调畅。生地黄、牡丹皮、水牛角凉血滋阴,以养阴而退阳。再入少许益气散,配合当归益气补血,使头晕、心慌之症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