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临床医学论文>Claudin-2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一)

Claudin-2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一)

详细内容

作者:张东 杨春 杨银学 张宁妹 李海 蒋波 马晓强 杨萍

【摘要】 目的 观察紧密连接蛋白 Claudin-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Claudin-2在大肠癌及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Claudin-2蛋白表达与大肠癌临床各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Claudin-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P0.05)。Claudin-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Dukes分期密切相关(P0.05)。结论 大肠癌与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相比,Claudin-2表达阳性率明显升高,其改变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紧密连接蛋白;大肠癌;免疫组织化学

 大肠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大肠癌的发病率男女均处于恶性肿瘤的第 3 位,其中在西方发达国家,大肠癌的发病率处于第 2 位[1-2],在我国病死率列癌症死因的第5位[3]。目前,大肠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无明确定论,因此从分子水平研究大肠癌的发病机制,寻找与大肠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致病因素,以达到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提高5年生存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紧密连接是细胞之间主要的黏附形式之一,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保持上皮细胞的极性,调节细胞的运动、增殖、分化,以及细胞功能的发挥均起重要作用。近年已证实claudins蛋白是构成紧密连接的主要骨架蛋白[4],其异常表达可能在多种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目前研究较多的有claudin-1,-3,-4,-7和-16等,对于Claudin-2却鲜有报道。我们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大肠癌、癌旁及正常组织中Claudin-2进行检测,观察其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自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08年11月-2009年6月间,经病理证实为大肠癌的手术标本35例。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25~82岁。高分化腺癌9例,中分化腺癌16例,低分化腺癌10例。Dukes分期:A期3例,B期12例,C期16例,D期4例。肠管离体后立即取材,每例标本癌组织取1块,癌旁组织(距肿瘤切缘外3 cm)1块,正常组织(距肿瘤10cm以上)1块。各约0.5 cm×0.5 cm×0.5 cm大小。全部病例术前均未行放、化疗,临床病例资料完整。

  1.2 试剂与仪器 一抗:鼠抗人claudin抗体(Zymed公司,美国);S-P免疫组化染色试剂盒(即用型免疫组化ElivisionTMplus广谱试剂盒)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公司;PBS液(pH7.4);95%乙醇;10%PLL;石蜡切片机(LEICAKM2245切片机,德国);脱水机(LEICAKM300,德国);Nikon eclipse E800显微镜(日本产)。

  1.3 免疫组化 标本均经10%中性甲醛固定,石蜡包埋,5mm连续切片,常规脱蜡、水化,用常规S-P法进行免疫组织染色,分别检测Claudin-2在大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一抗为鼠抗人Claudin-2抗体,严格依照试剂盒使用说明操作。

  1.4 免疫组化阳性结果的判定 所有石蜡切片由两名病理科医师独立评判后综合评定。Claudin-2蛋白阳性反应为在细胞浆呈棕黄色颗粒。评分标准:阳性细胞数25%时记为(-),26%~50%为(+),51%~75%为(++),>75%为(+++)。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laudin-2在大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的免疫组化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大肠癌组织中Claudin-2阳性染色为棕黄色,主要定位于细胞浆中。Claudin -2在大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57%(24/35)、42.86% (15/35)和25.71% (9/35),见图1-6(封4)。Claudin-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Claudin-2在大肠癌、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

  2.2 大肠癌组织中Claudin-2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大肠癌组织中Claudin-2阳性表达率在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组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的Dukes分期和分化程度分组中Claudin-2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2 大肠癌组织中Claudin-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