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素注射液联合拜新同治疗老年高血压病临床观察(一)
详细内容
【摘要】 目的:观察天麻素注射液、拜新同合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单纯拜新同治疗比较。方法:7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为纯西药组(38例)、中西药组(37例)。纯西药组给拜新同30 mg口服,2次/d;中西药组除给拜新同30 mg口服,2次/d;另给天麻素注射液0.6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点滴,1次/d;疗程为2周。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表现较治疗前都有明显改善,临床证候积分降低,纯西药组和中西药组证候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60.5%、86.5%;组间比较,中西药组改善更加明显,P<0.01;纯西药组、中西药组血压控制有效率分别为68.4%、75.6%;但组间降压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药组动态血压的收缩压波动幅度、舒张压波动幅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减低,同纯西药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天麻素注射液和拜新同协同治疗老年高血压病更加有效,除明显改善临床证候,天麻素还可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波动。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病;天麻素注射液;拜新同
老年高血压病是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系统疾病。由于老年动脉结构的退行性改变,血压波动大是老年高血压病的一大临床特点〔1〕;血压波动大,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诸多不适,降低其生活质量,还会产生脑血管急症等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如何在有效降压的同时,控制好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异常波动是摆在医生面前的一个问题。近些年不少研究表明天麻素有改善动脉顺应性的药理作用〔2,3〕。本观察研究是将观察天麻素注射液、拜新同合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与单纯拜新同治疗进行疗效比较。现在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患者年龄为60岁~80岁之间的低度到高度危险组高血压患者(诊断、分级和危险分层均参照199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7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纯西药组(38例)、中西药组(37例)。两组患者经均衡性检验,在年龄、性别、高血压分级和危险分层等情况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前两组患者均停用原降压药。经过3 d洗脱期,纯西药组给拜新同30 mg口服,2次/d;中西药组除给予拜新同30 mg口服,2次/d,另外给天麻素注射液0.6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点滴,1次/d;两组疗程皆为2周。
1.3 观察方法 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变化,并根据证候量化积分表进行评分、记录;观测治疗前、后患者血压变化并记录;治疗前后对患者各进行一次动态血压监测,并记录结果以了解其整体血压情况。
1.4 疗效标准〔4〕
1.4.1 降压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舒张压下降10 mmHg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或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 mmHg或以上。有效:舒张压下降不及10 mmHg,但已达到正常范围或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 mmHg~19 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或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 mmHg以上。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
1.4.2 证候判定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1.5 疗效分析 根据以上各项标准评定疗效。
1.6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见表1~表6。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证候积分情况(略)
注:*组内前后比较,P<0.01,△组间比较,P<0.01。
表2 两组治疗改善证候疗效比较(略)
注:△组间比较,P<0.01。
从表1、表2可见:经过治疗,两组患者临床证候积分降低,P<0.01,中西药组积分降低更加明显,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西药组和纯西药组证候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86.5%、60.5%,组间比较,中西药组证候改善较纯西药组更加明显,P<0.01。
表3 两组治疗降压疗效比较(略)
注:△组间比较,P>0.05。
从表3可见:两组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68.4%、75.6%,但经卡方检验,两组间降压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