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钢离休人群体重指数、腰围与血脂关系的调查分析(一)
详细内容
【摘要】 目的:了解包钢离休人群的体重指数(BMI)、腰围(WC)、血脂的分布情况及相互关系。方法:以包钢在册离休人员(除外认知力差及不能行动者)682人通过填写调查表,测量血脂、体重指数、腰围,按性别以体重指数、腰围的不同等级进行分析。结果:离休人群中男性、女性超重率分别为39%、41%,肥胖患病率为10%、18%,以WC(男性≥ 85cm、女性≥ 80cm)定义的腹型肥胖为29%、41%。不论男女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均与BMI和WC呈正相关,仅超重时的血脂异常危险性基本上都低于BMI超重且合并腹型肥胖的;BMI正常但有腹型肥胖时,男女血脂异常危险性多数情况高于BMI超重但WC正常者。在被调查超重肥胖人群中有20%WC正常,在测量WC为腹型肥胖人群中有15.7%BMI未超重。在被调查腹型肥胖人群中TG、HDL-C的危险性高于BMI超重者,而TC、LDL-C则不明显。结论:用腹型肥胖的WC评价老年血脂异常危险性方面较BMI更有效。
【关键词】 离休人群;体重指数;腰围;血脂
超重和肥胖是多种复杂症候群的综合表现,常与高血糖、血脂代谢紊乱、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同时出现[1]。在我们日常体检工作中发现一些明显肥胖的人的血脂却正常,而一些只轻度肥胖或未超重的人的血脂却出现异常,为此我们对60岁以上离休人员的体重指数、腰围、异常血脂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为包钢离休人群异常血脂的防治和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包钢2006年在册的离休人员(除外认知力差及不能行动)682人。
1.2方法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并由经过培训的专业医务人员填写。测量项目包括:身高、体重、腰围(WC),按照体重(kg)/身高(m2)计算体重指数(BMI),测量身高体重时脱鞋、帽,只穿单衣裤;测量WC时,取立位,两侧取肋弓下缘与髂骨嵴的中点水平周径。被调查者采取空腹静脉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TC、TG、HDL-C、LDL-C采用Vitalab-21生化分析仪酶标法测量。
1.3 标准按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 2 ] 对我国成人的分类标准,BMI:24~27.9kg/m2为超重,BMI≥28kg/m2定义为肥胖;男性WC≥85cm、女性WC≥80cm定义为腹型肥胖。按照我国1997年“血脂异常防治建议”[3],高TC血症为血清TC≥5.2mmol/L(200mg/dL);高LDL-C血症为血清LDL-C≥3.6mmol/L(140 mg/dL);低HDL-C血症为血清HDL-C男性<0.9mmol/L(35mg/dL),女性1.03mmol/L(40 mg/dL);高TG血症为血清TG≥1.7 mmol/L (150 mg/dL),
1.4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两样本比较采用t、多样本均数比较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两组率比较采用四格表χ2检验,多组率比较采用H检验。计算血脂异常与体重指数和腰围联系强度用相对危险度(RR)。所有统计学分析用SPSS11.0软件进行。
2结果
调查男性、女性超重率为39%、41%,肥胖患病率为10%、18%,腹型肥胖分别为29%、41%(见表1)。按BMI和WC等级划分后男女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均与BMI指数类型和WC相关(见表2)。
根据BMI类型分类的正常体重、超重、肥胖及WC定义的有无腹型肥胖分层与血脂异常危险性分析见表3。当体重正常而无腹型肥胖时,血脂异常的危险性最低;当BMI达到超重时,血脂异常的危险性低于BMI超重且有腹型肥胖者,以TG最明显;当BMI正常但有腹型肥胖时,男女血脂异常的危险性均较大于BMI超重却无腹型肥胖者。(见表4)
表1 根据BMI类型分类血脂特征(略)
表2 男女性不同BMI水平的血脂异常患病率(略)
表3 男女性不同WC水平的血脂异常患病率(略)
表4 男女按等级划分的不同水平血脂异常危险性分析(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