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例早期白血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的治疗(一)
详细内容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M3)患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SL)的临床特点。方法:以我院2008年4月-2011年1月诊治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SL患者12例为研究组,以同期诊治未发生SL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126例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化疗用药时间、死亡率及复发率。结果:研究组WB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PL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复发6例,复发率为5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化疗时间和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SL患者复发率高,复发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白血病细胞和人体对化疗药物耐受性的反比例关系是制约用药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临床分析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的一种类型,被FAB协作组定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3型(简称M3),是目前白血病治疗效果最好的一种类型。随着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及现代诊疗技术的发展和提高,ANLL患者的存活时间逐渐延长,其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SL)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2008年4月-2011年1月我院共诊治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138例,其中12例发生SL,占8.70%。现将其临床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如下,旨在探究M3并发SL的临床特征。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以我院2008年4月-2011年1月诊治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SL患者12例为研究组,男7例,女5例,年龄17~56岁,平均33.47岁。其中发生于诱导期2例,缓解期7例,固化治疗期3例。以同期诊治未发生SL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126例为对照组。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本组138例M3患者诊断均符合《内科学》(第五版)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诊断标准[1]。12例并发SL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①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有脑脊液压力增高,蛋白>450mg/L,白细胞计数>0.01×109/L;糖定量减少;③脑脊液涂片见到白血病细胞;④排除其它原因造成的中枢神经系统或脑脊液改变。
1.3治疗方法所有M3患者均采用维甲酸60-100mg/日,分次口服诱导至缓解,以阿糖胞苷100-150mg/日巩固强化方案治疗。治疗组加用甲氨蝶呤10-15mg+地塞米松5-10/mg,缓慢鞘内注射,每周2次,直至脑脊液细胞数及生化指标恢复正常,改为甲氨蝶呤5-10mg/次,鞘内注射,6-8周1次,直至全身化疗结束。效果不佳者改用阿糖胞苷30-50mg,用法与甲氨蝶呤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