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气逐瘀解粘汤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35例疗效观察(一)
详细内容
关键词:手术后并发症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将55例术后肠粘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单纯采用西医常规保守疗法;治疗组35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配合中药承气逐瘀解粘汤(处方:生大黄、厚朴、枳实、牡丹皮、赤芍、乌药、延胡索、当归、桃仁、红花、香附、木香)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28例(80%),有效5例(14.3%),无效2例(5.7%),总有效率94.3%;对照组治愈5例(25%),有效8例(40%),无效7例(35%),总有效率6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承气逐瘀解粘汤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疗效显著,临床可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肠梗阻;手术后并发症;中西医结合疗法;承气逐瘀解粘汤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常见疾病之一,形成肠粘连的因素很多,而因腹部手术引起者约占80%〔1〕。粘连性肠梗阻的保守治疗效果欠佳,传统的开腹手术虽能消除原粘连,由于再粘连发生率较高,外科医生及患者均惧怕手术治疗,因此,粘连性肠梗阻一直是临床治疗上的一个难题。笔者自1998年5月~2003年4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运用自拟承气逐瘀解粘汤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35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55例术后肠粘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35例,西医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0例。治疗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10~68岁,平均40.3岁;病程9天~3年,平均11个月。阑尾炎术后14例,胃肠道术后12例,脾脏术后3例,肝胆术后4例,嵌顿疝术后2例。对照组男13例,女7例;年龄9~66岁,平均40.7岁;病程10天~32个月,平均10.5个月。阑尾炎术后9例,胃肠道术后8例,脾脏术后1例,肝胆术后2例。所有病例均有腹痛,腹胀,停止排便、排气的症状,大部分患者出现呕吐,腹部压痛,可闻及高调气过水声,X线腹透或定位腹平片有气液平面。全部病例符合粘连性肠梗阻诊断标准。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单纯采用西医常规保守疗法:(1)禁食;(2)胃肠减压;(3)静脉营养支持并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4)根据病情适当应用抗生素;(5)应用抗酸剂以减少消化液分泌。
1.2.2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配合中药承气逐瘀解粘汤治疗。处方:生大黄(后下)12g,厚朴8g,枳实8g,牡丹皮8g,赤芍10g,乌药6g,延胡索8g,当归10g,桃仁9g,红花9g,香附6g,木香8g。每日1剂,水煎去渣500ml,每日分4次服用,或胃管注入,腹胀重者可保留灌肠。用药后若大便通、梗阻解除,则大黄可同时水煎,用至症状完全消失。以上药量为一般用量,临床需根据年龄、体质、病情酌情加减应用:恶心、呕吐甚者加姜竹茹、姜半夏各9g;体虚者加北芪20g;若用药3天后大便未通可加元明粉15g。治疗期间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患者的症状及生命体征,严格掌握手术时机,出现病情加重,随时中转手术。
两组均治疗10日为1个疗程。
2结果
2.1疗效标准痊愈: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大便通畅;1年内不复发;有效:临床症状减轻,大便通畅;1年内有复发;无效:经10天治疗,病情无明显变化,梗阻症状不能缓解,改手术治疗。
2.2治疗效果治疗组治愈28例(80%),有效5例(14.3%),无效2例(5.7%),总有效率94.3%;3日内解除梗阻者12例,4~7日解除梗阻者19例,平均4日解除梗阻;中转手术2例。对照组治愈5例(25%),有效8例(40%),无效7例(35%),总有效率65%;4~7日解除梗阻者4例;中转手术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