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例尿路感染原因调查与分析(一)
详细内容
【摘要】目的了解院内尿路感染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与控制尿路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2008―2009年1―12月220例院内尿路感染病人进行目标性监测,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20例院内尿路感染占医院感染21.48%,感染部位排列第二位;感染病例中以60岁以上、基础疾病多且严重、长期卧床、肢体功能障碍等病人为主;主要危险因素为长时间住院、留置导尿、无菌操作及手卫生不严格、抗菌药物使用欠合理等。结论采取综合的预防及控制措施,能有效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关键词】尿路感染原因分析
医院感染已成为医学领域的突出、倍受关注的问题。在我国,医院尿路感染占医院感染的第二位[1],为了解尿路感染在我院的发生情况,本文对2008―2009年1―12月入住本院病人发生尿路感染进行目标监测并统计、分析感染危险因素,为今后预防与控制尿路感染、采取有效预防与控制措施为纠正医护人员不科学做法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08―2009年1―12月期间入住本院各科室发生尿路感染病人,按统一表格记录相关内容,具体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入出院时间、是否导尿、留置导尿时间、尿路感染时间、病原微生物、药敏监测等情况。
1.2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2001年《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1.3方法由各科医师诊断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深入病区进行核实,对符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20例尿路感染病人进行跟踪调查,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监测医院感染病例1024例,其中尿路感染220例,占医院感染21.48%;医院感染部位排列第二位,与国内相关报道相符。
2.2基础疾病与尿路感染统计显示心脑血管疾病感染128例占首位,构成比58.18%;泌尿系统疾病感染25例,构成比11.36%;呼吸系统疾病感染24例,构成比10.91%;骨科疾病感染18例,构成比8.18%;消化系统疾病感染15例,构成比6.82%;其他系统疾病感染10例,构成比4.55%。
2.3病人年龄、性别与尿路感染统计显示,>60岁是<60岁发生尿路感染的4倍以上,而性别无明显差异。
2.4留置导尿管时间与尿路感染呈正比留置尿管≤7天发生尿路感染19例,构成比14.07%;>7天发生尿路感染116例,构成比85.93%。
2.5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构成比G+菌38株,构成比25.17%;G-菌88株,构成比58.28%;真菌25株,构成比16.55%。
3.讨论
医院内尿路感染及其危险因素
3.1年龄的老化220例尿路感染病人年龄最小60岁,最大95岁,平均69.3岁。随着年龄的老化,各脏器功能减退,其机体免疫力下降是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故应掌握老年病人的生理特点,保护和增强病人的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