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临床医学论文>广西医学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一)

广西医学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一)

详细内容

作者:蓝琼丽,唐峥华,秦小云,黎卫文,赵世英,吴俊端

【摘要】   目的 了解广西医学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在医学院校开展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我区三所医学院校455名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 贫困生的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国内青年组常模(P0.01);除躯体化、敌对因子外,贫困生SCL-90其它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非贫困生(P0.01);贫困生UPI一、二类学生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贫困生(χ2=14.76,P0.01)。结论 广西医学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高,需学校、社会及家庭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方能最终解决问题。

【关键词】 学生,医科;贫困;心理健康,问卷调查

  贫困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经济上的重负往往导致他们心理上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容易产生一种挫折感,从而出现自卑、抑郁、焦虑、孤僻、人际关系敏感、自我封闭等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性格等诸多方面均造成很大影响。而医学院校的贫困大学生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他们的学习任务相对其它综合大学更重,心理压力更大。为了更好地在医学院校里开展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本课题组对广西三所医学高校在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和掌握广西医学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特点和规律,为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选择广西医科大学、桂林医学院、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6级498名贫困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92人,女生306人。贫困生入组条件为: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20元以下(广西教育厅桂教办〔2005〕76号文件界定);家庭所在乡、镇政府或父母工作单位出示家庭经济收入的证明;校学工处审议核准。另从广西医科大学、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6级学生中随机抽取500名非贫困生为对照组。发放调查问卷998份,回收有效问卷908份,回收率为90.98%。有效问卷中贫困生问卷455份,其中广西医科大学78人(男生47人,女生31人),桂林医学院109人(男生44人,女生65人),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68人(男生58人,女生210人);非贫困生有效问卷453份(男生198人,女生255人)。

  1.2 方法 采用:①症状自评量表〔1〕(SCL-90):有90个评定项目,每个项目实行五级评分,9个症状因子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和精神病性,因子分≥3分为有中度以上心理问题,已广泛运用于不同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测定。②大学生人格问卷(UPI)〔2〕:日本学者编制,是为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而编制的大学生精神卫生、人格健康调查表。分类标准:一类学生:总分≥25分、第25题作阳性选择的为一类学生,可能有严重心理问题;20≤总分25分为二类学生,可能有心理问题,需引起关注;总分20分为三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调查测试由专业人员严格按心理测量操作进行测试,学生按统一指导语独立填写量表,个人背景资料包括性别、民族、年龄、专业、年级、生源地等。

  1.3 统计 采用北京航空大学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开发的WJZ心理测验与统计软件进行原始数据处理,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SCL-90主要统计指标为因子分,统计学检验采用t检验。UPI主要统计指标为筛选出一、二类学生,统计检验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贫困生SCL-90因子分与国内青年组常模比较 医学贫困生各项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国内青年组常模,见表1。这说明,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同龄人水平,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表1 贫困生SCL-90各因子分与国内青年组常模比较(略)

  2.2 贫困生与非贫困生SCL-90因子分和总均分比较 除躯体化和敌对两个因子外,贫困生的各因子得分和总均分均明显高于非贫困生,见表2。

  表2 贫困生与非贫困生SCL-90各因子分与总均分比较(略)

  2.3 贫困生SCL-90各因子分及总均分检出情况 贫困生SCL-90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3.96%,其中轻度心理问题(2≤总均分3分)为21.54%;中度心理问题(总均分≥3分)为2.42%;在具体因子分上,尤以强迫(51.43%)、人际关系敏感(38.46%)、抑郁(33.41%)等心理问题最为突出,见表3。

  表3 医学贫困生SCL-90各因子分检出情况(略)

  2.4 贫困生与非贫困生UPI筛查结果比较 贫困生筛选出一、二类学生共191人(占41.98%),三类学生为264人(占58.02%);非贫困生选出一、二类学生共114人(占25.17%),三类学生为339人(占74.83%)。贫困生与非贫困生一、二类学生筛选结果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14.76,P0.01)。

  3 讨论

  3.1 医学贫困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偏低 调查结果显示,医学贫困生SCL-90各项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青年组常模(P0.01或P0.05),除躯体化、敌对两因子外,贫困生各因子分均高于非贫困生,具体心理问题上以强迫(51.43%)、人际关系敏感(38.46%)、抑郁(33.41%)较为突出;贫困生UPI一、二类学生高达41.98%,这与国内的相关研究相一致〔3~5〕。贫困生与非贫困生躯体化因子得分差异无显著性,原因可能是医学生本身是学医的,对自身的生理状况比较清楚,能分清心理问题与躯体问题,一般不容易把心理问题躯体化;贫困生与非贫困生敌对因子得分也差异无显著性,这与国内相关研究不一致,原因有待进一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