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手术失败综合征11例的再手术治疗(一)
详细内容
【关键词】 腰椎间盘 手术失败综合征
本院1991年2月至2003年8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0例,其中再手术11例(12例次),现作一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1例,其中男10例,女1例,年龄38~56岁(平均49岁)。2次手术间隔时间为20d~2年(平均1.6年)。首次手术方式:单侧开窗髓核摘除术10例,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1例。再次手术原因:第1次手术诊断错误3例,行腰椎间盘摘除术,术中凸出物不明显,与临床症状不符,术后症状仍存在,且有加重(1例发生瘫痪),后经椎管造影、MRI等检查,再次手术证实2例为神经鞘膜瘤,1例为脊柱(L1)结核;术中定位错误1例,此例是L5~S1椎间盘突出症,但术中误入S1~2间隙,术后效果不佳,摄X线片后发现进错椎间隙;术后椎间盘炎1例(男,49岁),为L4~5椎间盘突出症,行开窗髓核摘除术,术后第9天出现椎间盘炎症状,第2周再次手术进入清创,术中见椎间盘为炎性组织,无脓性液;医源性腰椎管狭窄症1例,主要为第1次手术时行L3~5全椎板切除,摘除L3~4、L4~5、L5~S1椎间盘,手术范围过大,术后椎管内大量瘢痕增生、纤维束带压迫硬膜囊与周围神经组织粘连;术后复发6例次,其中1例2次复发,主要是首次手术时髓核取出不彻底,髓核残留。
2 讨论
2.1 误诊原因
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依据详细的病史、体征和X线摄片、CT扫描,绝大多数病例能做出准确的诊断,但是当腰椎本身或椎管内疾病同时存在时,常易造成术前诊断错误,本组3例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2例为神经鞘膜瘤、1例为L1结核),说明根性神经痛不仅为单纯腰椎间盘突然所致,还可能伴有其他疾患。分析本组病例误诊的原因,大致有:(1)低位脊髓肿瘤、腰椎结核(早期)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有些相似,诊断有一定难度;(2)2种疾病同时存在时,临床表现较复杂,难以鉴别诊断;(3)过分认定CT检查,不少患者带有腰突症的CT报告,医生易忽略神经系统详细检查,本组误诊3例术前均有腰椎CT片,并且见有腰椎间盘突出,其实可能是无症状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真正症状系其他疾病所致。
2.2 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避免误诊
对腰痛患者应考虑到脊柱有同时存在2种以上疾病的可能性,如脊髓肿瘤、转移性肿瘤、椎体结核、椎管狭窄等;不受辅助检查(尤其是CT)报告的限制,对脊柱患者均应作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这对于避免漏诊,误诊尤为重要;合理选用辅助检查,对临床表现含糊、定位困难或出现腰椎间盘突出症难以解释的症状和体征患者,应行椎管造影、MRI检查,了解全椎管的情况。本院由于强调了以上几个方面,近10年来未发生误诊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