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室内出血146例治疗体会(一)
详细内容
【摘要】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室内出血的有效治疗办法。方法:单侧或双侧侧脑室穿刺置管引流,尿激酶脑室内灌洗,术后第2天开始行腰穿脑脊液置换。结果:146例采用本法治疗,存活108 例(74%),死亡 38 例(26%)。结论:应用此疗法,能明显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
【关键词】 高血压脑室内出血 侧脑室外引流 脑脊液置换
2000年5月~2006 年5月我科收治146例高血压脑室内出血,其中血肿破入单侧脑室54例,破入双侧脑室60例,四个脑室32例。经侧脑室外引流并腰穿脑脊液置换,取得较好的疗效。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46例,男97例,女49例;年龄32~68岁,平均52.2岁。手术时机均为出血后12~24小时。
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修订标准〔1〕。
高血压脑室内出血手术方法的选择:①出血位于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有意识障碍,行单侧侧脑室外引流术;②出血位于丘脑、桥脑、基底节区破入脑室,原发出血灶占位效应不明显,行单侧脑室外引流术; ③出血位于丘脑、基底节区破入脑室,原发出血灶占位效应明显,行血肿腔置管引流术加侧脑室外引流术;④脑室内出血表现为脑室铸形,行双侧侧脑室外引流术。
治疗方法:①入院后除按常规的高血压脑出血方法处理外,均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经单侧或双侧侧脑室额角穿刺,并置管持续外引流;对原发出血灶占位效应明显者选择最近点,加行血肿腔置管引流术。在24小时内置低位引流,以后根据情况将引流管抬高于侧脑室水平10~15cm。一般引流物肉眼观察无血性液,呈浅黄色、透亮,CT提示脑室不大,无高密度影,夹管1~2天后无颅高压症状即可拔除引流管。但引流管一般放置时间不超过7天。②术后6~8小时开始向引流管内注入尿激酶每次2万U、5~8ml生理盐水,1~2次/日;注入尿激酶后闭管2小时,后放开引流。③术后第2天在严格的无菌操作下开始腰穿,进行脑脊液置换。第1次腰穿放出血性脑脊液10ml左右,注入等量的无菌空气(用8~10层无菌纱布过滤的空气),以后每次放出量逐渐增多,一般在20ml左右,并注入等量的无菌空气,直至脑脊液清亮为止。
结 果
146例采用本方法治疗,存活108例,占74%;死亡38例,占26%。且于术后1~3天内均行CT复查,血肿明显减少127例。按照(GOS)标准分类评分〔2〕,良好48例,中残51例,重残9例,死亡38例。
讨 论
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尤其是伴有第三、四脑室梗阻者,病情变化快,易危及生命,死亡率高。血肿腔及脑室外引流后,既能迅速而有效地缓解高颅压恢复脑脊液循环,又能减少血液对脑室的刺激,进而减少了血管痉挛的发生。因此尽早清除脑室内积血,保持脑脊液的循环通畅,改善脑微循环是治疗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