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分层管理在临时手足口病区的应用(一)
详细内容
【摘要】目的:总结临时手足口病区护理人员管理经验。方法:通过合理安排全市各医院抽调护理人员31名,根据各人员的专科护理能力,实行分层次管理弹性排班。结果:保证了347例手足口病临床护理质量和安全,除1例因病情过重死亡外,其余336例病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护士分层次管理在临时病区人员安排中起到人尽其才的有效作用,避免人力资源浪费。
【关键词】手足口病;临时病区;分层管理;人力资源
护理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和科学管理,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工作质量,更直接影响到护理质量[1]。我院作为一家三级甲等医院综合性医院,承担全市手足口病防治任务。2010年6月21日接到上级卫生行政部门通知马上组建全市临时手足口病区,护理人员在全市各医院中抽调。在工作中我们运用了护士分层次管理模式,合理的安排工作,顺利完成了工作任务,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2010年6月21日至2010年8月31日,我市组建开放临时手足口病区2个,病床66张,共收治手足口患儿347例,其中重症100例,危症8例;年龄最大9岁,年龄最小2月。
1.2全市各医院抽调护理人员31名,其中曾在儿科工作的人员8名、急诊3名、内科3名、外科3名、产科3名、中医社区及其它11名;抽调护理人员中中级以上职称6名,初级职称10名,工作两~三年15名。熟悉呼吸机使用护理人员3名,从来没接触过危重病抢救护理人员11名。
2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2.1应急预案启动:护理人力资源的迅速调配,市卫生局从各医院抽调护理人员,指定一名护理部护士长负责物资及后勤保障,一名儿科护士长全面负责临时病区人员调配、技术培训和护理质量控制。第一批的16名人员在任务下达的第一天马上到新组建的病区准备,次日一病区立即投入使用。由于患儿多,5天后第二批的15名抽调人员到岗组建开放二病区,两病区总床位66张。
2.2岗前培训:手足口病的护理对新抽调的护理人员来讲是一个新的领域,关于手足口病的护理要求和消毒隔离及危重症手足口病的护理尤其是呼吸机使用的观察等知识均要进行培训。我们将培训大致分两步,对所有护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内容有手足口病护理常规、消毒隔离制度和医院科室工作流程;以后逐步利用的每天晨会和每周业务学习时间重点学习相关危重护理和儿科专科护理知识。
2.3分层管理,科学排班:两病区病房由一名护士长统一调配,病情较重的集中在一个病区,另一病区放置病情稳定的病人,要求护士长迅速了解每一名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根据护士专科情况把护理队伍分成4个层面人员,分别是专业护士A(抢救护理骨干)4名、专业护士B(儿科护理技术骨干)6名、执行护士14名和本院辅助护士6名,根据病人需要合理安排人力,以满足护理工作的需要。每班次都要保证有一名专业护士A;专业护士B1名;辅助护士1名;执行护士具体根据病区内的情况动态弹性安排。护士长电话值班,专业护士A实行二线值夜制度,各班次人员相对固定,相互配合工作,取长补短。这样既能保证日常护理工作和临时的抢救任务完成,又能协调本院其他部门工作。
[2]何琳等曾为19名来自不同科室的护理人员确定了新的分工模式,保证了护理安全和专科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