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临床医学论文>回药爱康方治疗中晚期肺癌机理探讨(一)

回药爱康方治疗中晚期肺癌机理探讨(一)

详细内容

作者:马科, 马立凤 马治国 周丽萍

【关键词】 回药爱康方;治疗肺癌;理论探讨

 肺癌又称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原发于各支气管上皮的恶性肿瘤,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居首[1]。中医药学认为肿者,肿大也;瘤者,留居也;肿大成块,留居在一起,而不消散之物谓之肿瘤。 两千多年前《周礼》称之为“肿疡”。传统医学尚未发现有肺癌之病名,但有不少类似肺脏肿瘤的记载,散见于中医“肺积”、“肺胀”、“息贲”、“咳嗽”、“痰饮”等文献中。回药爱康方是近年来笔者在对有关回族典籍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回族民间医药采风活动,搜集整理科学配伍,并根据肺癌的病因病机,结合现代医学理论研制出的回族医学经验方,其主要由金荞麦、薏苡仁、桃仁、臭壳虫、通关藤、紫珠叶和化血丹等道地回药组成,经过前期笔者课题组临床应用显示出良好的疗效[2]。本文就该方治疗中晚期肺癌的机制进行探讨。

  1 回药爱康方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传统医学理论基础

  1.1 中晚期肺癌与机体正气亏虚相关性

  《素问・评热病论》中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清・王清任认为:“气无形不能结块,结块者,必有形之血也。血受寒则凝结成块,血受热则煎熬成块”。 《外证医案》认为:“正气虚则成岩”。《活法机要》载有“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故机体之所以产生肿块,盖莫不是机体的正气亏虚。肺气虚弱,宣降无权,气机上逆,故瘀血阻于肺脏。正气亏虚,无力制约癌毒,则癌毒与日俱增,机体愈益虚弱,中医学认为肺为娇脏,位居华盖,感受外邪,首先犯肺。《医宗必读》云“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可见历代医家对肿块的描述,其发生根本在于正气亏虚。肺气亏虚:多因久病咳喘,耗伤肺气;或因脾虚失运,生化不足,肺失充养所致。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条水道。在生理状态下,对人体的水津、气血运行起着重要调节作用,肺气的宣发作用可将津液和水谷精微敷布周身以充养四肢百骸,司腠理之开合以调节汗液的排泄,同时肺之肃降使体内水湿下输膀胱。刘嘉湘[3] 总结多年经验认为肺癌是因虚而得病,正虚不仅是肺癌发生的内因,也是肺癌之疾传变的重要因素,肺癌之“虚”以阴虚、气阴两虚多见,究其脏腑则多肺肾两虚、肺脾两虚,倡导益气养阴,强调冶病求本,重在脾、肾。

  1.2 中晚期肺癌发生发展与痰瘀相关性

  中医认为“痰”乃因体内津液输布失常,水湿凝聚而成;具有皮里膜外,全身上下,无处不到的特点。在肺癌病因病机变化中,必有痰邪的影响。《说文解字》云:“瘀,积血也”。《丹溪心法》指出“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多是痰”。《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瘕痃癖源流》指出:“邪积胸中,阻塞气道,气不宣通,为痰为食为血,皆得与正相搏,邪既胜,正不得而制之,遂结成形而有块。可见,历代医家早就认识到血瘀、痰邪与肿瘤关系密切。古人有云“癌瘤者,非阴阳正气所结肿,乃五脏瘀血浊气痰滞而成”。肺主宣发和肃降,外邪袭肺,肺失宣降,通调失司,脾失运化,湿浊内生,痰湿阻遏,壅塞于肺,久而形成肿块。由于邪毒的侵袭,肺脏失去了正常的生理功能,肺气郁阻,宣降失司,津液输布不利,壅结为痰,气机不畅,血滞为瘀,痰瘀毒交阻,阻塞络脉,日久逐渐形成肺部肿瘤 。所以在中晚期肺癌中有血痰、胸闷、气急的临床表现。周伟生[4] 收集56例本院2004年3月-2005年9月间经病理证实的中晚期周围型肺癌,中医辨证分组为肺郁痰瘀、脾虚痰湿、阴虚痰热、气阴两虚4种证型, 结果发现4种证型中以肺郁痰瘀型多见(37. 5%)。

  1.3 中晚期肺发生发展与血瘀相关性

  血瘀之说始于《黄帝内经》。《内经》认为感受外邪、情志所伤、饮食不节、跌打损伤、年迈久病等均可导致瘀血的产生。瘀血产生的病证主要有疼痛、痹症、厥证、症积、血枯、痈肿等。在治疗上,《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血实者宜决之”,初步形成了活血化瘀的思想。而回药爱康方的总体治疗中晚期肺癌的思路与其一致。由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等各种病因长期作用于机体,使经脉阻滞,脏腑功能失调,肺气郁阻,宣降失司,血滞为瘀,痰瘀毒交阻,阻塞络脉,日久逐渐形成肺部肿瘤;或外邪内伤,毒气入体,可引起阴阳亏损,脾虚不运,肾气不足等,脏腑阴阳失调病变,而致肺气失调,气机不舒,血运不畅,滞而成瘤;或常年吸烟,吸入有害物质致肺阴灼伤,升降失常,气机壅塞,血行阻滞,形成积块。历代医家多认为实体性癌肿,是由血瘀不行,日久而成瘤块。在治疗多体现扶正祛邪,活血化瘀。刘培民[5] 运用祛痰化瘀解毒健脾法治疗肺癌疗效显著。

  1.4 回药爱康方治疗中晚期肺癌的方解

  该方由清热解毒、化瘀止血等中药组成,该方组成的多味中药及单味中药的多味性。如金荞麦:性凉,微辛、涩,归肺经,具有清热解毒,排脓祛瘀作用;薏苡仁《本草纲目》云:“薏苡仁能健脾益胃,土能胜水除湿”,甘、淡,微寒,归肺脾经,具有健脾渗湿,清热排脓作用;紫珠叶:性平,微辛、苦,归脾肺经,具有止血消炎,散瘀消肿作用;通关藤又名乌骨藤,苦、辛、凉,归胃、肝、肺经,具有败毒抗癌、消炎散肿、止咳平喘作用;臭壳虫在我国回族明间又叫骚巴巴,具有很好的解毒散结作用(焙干后疗效更佳);化血丹由三味药物(花蕊石、三七和血余炭)按 9∶3∶6的比例组成具有散结消瘀作用。

  2 回药爱康方治疗中晚期肺癌的现代医学理论基础探讨

  2.1 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细胞增殖、分化与凋亡失调是肿瘤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是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细胞周期分为间期与分裂期(M期)2个阶段,间期分为3 期:即DNA合成前期(G1期)、DNA合成期( S期)与DNA合成后期(G2期) ,其中G1期的早期阶段特称G0期。阻止细胞于G0/G1期,抑制肺癌细胞进入合成期,从而可以对细胞的增殖起到抑制作用。

  薏苡仁的一些提取物对实验动物的艾氏腹水癌、肉瘤等180多种肿瘤均有直接抑制作用,郭振恒等[6]通过临床验证薏苡仁提取物(康莱特)注射液治疗晚期肺癌疗效显著。任风芝等[7]研究紫珠叶的化学成分研究Ⅲ中分得2个苯丙素类化合物:(+)2芝麻素(Ⅰ),阿克苷(Ⅱ)和1个三萜苷类化合物: 2α,3α,19 ,24-四羟基-12-烯乌苏酸-28-O-β-D葡萄糖苷(Ⅲ),紫珠叶其抗肿瘤作用主要成分是是三萜类。Toth 等从赤芝菌丝体中提取了6个具细胞毒活性的三萜类化合物,其能明显抑制小鼠肝肉瘤(HTC)细胞的增殖。

  2.2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是成熟的组织中程序性细胞死亡的主要表现形式,而肿瘤细胞不受程序性细胞死亡调节产生无限增殖。大量实验研究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限制其大量增殖。陈兵等[8] 研究发现通关藤提取物体外对部分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和骨髓瘤细胞株有不同程度的诱导凋亡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ΔΨm)途径触发这些细胞凋亡。从通关藤中提取的化合物Tenacissimoside A作用于HepG2 /Dox癌细胞,能阻止细胞中P糖蛋白的过表达,从而降低癌细胞的耐药性,增强癌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因此,回药爱康方组方中通关藤其抗癌是通过诱导癌细胞凋亡发挥药理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