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科室绩效评价应用探讨(一)
详细内容
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科室绩效评价及其在效益奖金分配中的应用方法。方法 根据卫生部关于规范经济核算与分配管理的指导原则,应用综合评价方法构建临床科室绩效综合评价体系,每月对临床科室进行目标管理绩效考评,并应用评价结果测算绩效奖金的分配。结果 建立了符合医院工作流程和特点、与综合目标管理相结合的绩效综合评价体系,计算出绩效评价系数和临床风险系数,并以此系数计算临床各科奖金比例,实施效益奖金的分配。结论 在医院效益奖金分配中,应用绩效综合评价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实践性和可行性,对发挥效益奖金的激励作用,促进医院管理有着积极意义。
关键词: 绩效评价;奖金分配;临床科室
卫生部关于规范经济核算与分配管理的指导原则指出,医疗机构应依据不同科室的业务内容、技术水平、风险程度、劳动强度等制定不同的考核内容与分配系数,建立重技术、重实效、重贡献的奖励分配机制。如何改革现有的奖金分配方案,落实卫生部关于奖金分配的原则,我们应用综合评价方法对临床科室绩效评价以及绩效评价的结果在效益奖金分配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评价系统构建
1.1.1 系统构建指导原则 遵循卫生部指导原则,以工作岗位性质、工作技术难度、风险程度、工作数量与质量等工作业绩为主要依据,具体考核指标包括服务效率、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3个方面。选取评价指标的原则是代表性强、独立性好、灵敏度高、可靠性高,易于分层分类处理,符合统计原则和实际工作情况。
1.1.2 评价系统构建和材料来源 结合医院工作流程和特点,根据系统构建指导原则将三方面考核指标进一步细化〔1~5〕。构建临床科室绩效评价体系,见图1。
1.2 评价方法
1.2.1 权重系数的确定 采用主、客观权重系数及其整合的方法〔6〕,主观权数采用专家咨询(delphi)法按Saaty1~9级标度方法给出判断,用层次分析(AHP)递推法计算,客观权数采用熵值法计算,再应用平均整合法,对主、客观权数进行调整、计算并归一化处理,得到一组校正权数。
1.2.2 临床科室风险系数的确定 选取病案、病例分型和抢救危重病人次数资料,应用Ridit方法,计算得到调整平均Ridit值作为临床科室风险系数,并将临床科室分为一、二、三类临床风险科室进行分析评价〔6〕,见表1。
1.2.3 临床科室绩效综合指数计算 采用秩和比法(Rank-Sum Ratio,RSR)〔7〕:临床科室绩效综合 指数(zhzs)=WRSR(环节指数,终末指数)+控制指数(式1)图1 临床科室绩效综合评价系统(略)表1 各科室临床风险评价分级及奖金系数(略)
1.3 绩效评价结果在效益奖金分配中的应用方法 (1)临床科室、医技科室、职能科室、后勤服务科室设为一、二、三线,分别按比例(权重系数)分配全院月效益奖金总额:临床奖金总额=全院月效益奖金总额×临床各科总人数×临床奖金权重 A(式2)
其中A:临床总人数×临床奖金系数+医技总人数×医技奖金系数+职能科总人数×职能科室奖金系数+后勤总人数×后勤服务科室奖金系数(2)临床各科绩效奖金占临床奖金总额的比例按各科绩效综合评价指数、临床风险指数,以及科室人员数计算:
各科奖金占临床奖金总额的比例=某科综合绩效指数×某科人数×临床风险系数 ∑(各科综合评价指数×各科人数×临床风险系数)(式3)(3)临床各科室绩效奖金的计算:各科绩效奖金总额=(临床奖金总额×人数)×各科占临床奖金总额的比例(式4)
2 结果
2.1 各科室绩效综合指数排位 以2004年11月报表和各项检查资料,经指标的标化,计算出各科室绩效综合指数和排位,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