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GM1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临床观察(一)
详细内容
【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神经节苷脂(GM1)对脊髓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 57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3组,GM1大剂量治疗组16例,每日给予GM1 100 mg+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注射,15天为1个疗程,休息7天,再行第2个疗程,用药剂量同第1个疗程。GM1小剂量组23例,每日给予GM1 40 mg+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注射,15天为1个疗程,休息7天,再行第2个疗程,用药剂量同第1个疗程。常规组18例:术后仅给予常规治疗。结果 GM1组治疗后脊髓功能总体进步与常规组无差别,但其截瘫的Frankle二级恢复率及有用恢复率明显高于常规组,而GM1大剂量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小剂量组。结论 脊髓损伤患者GM1大剂量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小剂量组与常规组。
【关键词】 神经节苷脂;脊髓损伤,急性
外科治疗脊髓损伤(SCI)的主要目的是解除神经压迫和维持脊柱稳定性,为已经损伤的神经组织创造恢复条件,但神经组织的再生却很漫长,而且功能恢复很差。随着生物医学工程的不断发展,用于治疗SCI的药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药物为神经节苷脂(GM1)应用最为广泛。动物实验证明,脊髓损伤后应用外源性GM1有助于运动功能的恢复并防止神经的脱髓鞘性改变〔1〕。笔者研究不同剂量的GM1对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作用,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3月~2005年3月两院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57例,男33例,女24例;年龄21~58岁,平均39.12岁。其中颈椎骨折并截瘫21例,胸腰段骨折并截瘫36例。术后平均天数为24.18天。全部患者均为术后3~4周,由骨科转入康复科进行恢复治疗。
1.2 方法 入院后,均于急诊行手术减压并复位内固定。术后采用常规治疗:脱水7天,20%甘露醇250 ml静滴,2次/d;地塞米松10 mg静滴,2次/d,3天后减量,1周后停药;抗感染及对症治疗。57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GM1大剂量治疗组16例,每日给予GM1 100 mg+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注射,15天为1个疗程,休息7天,再行第2个疗程,用药剂量同第1个疗程。GM1小剂量组23例,每日给予GM1 40mg+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注射,15天为1个疗程,休息7天,再行第2个疗程,用药剂量同第1个疗程。常规组18例:术后仅予以常规治疗。所有患者均进行康复训练,主要是卧床期、初期或轮椅阶段、中后期或步行阶段的自理生活训练,残留肌肌力训练,耐力训练,每日2~3次,30~120 min/次。并根据个体差异进行必要修正。术前、术后3个、6个月及12个月进行随访,对患者进行Frankle分级。随访到大剂量治疗组12例,小剂量治疗组17例,常规组12例。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术前术后Frankle分级对比,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前3个月3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GM1大剂量组患者运动功能有明显恢复,主要表现在治疗的前3个月中,而GM1小剂量组及康复功能训练组患者运动功能恢复不明显,但各组患者治疗期间基本情况比较稳定。按照Frankle分级结果,治疗开始时,各组分级经秩和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所有病情均未发现有药物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