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临床医学论文>双钢板支撑内固定法在四肢近关节处复杂骨折中的运用(一)

双钢板支撑内固定法在四肢近关节处复杂骨折中的运用(一)

详细内容

作者:徐俊昌,张华斌,张海军,熊元波,郭克斌

【关键词】 双钢板支撑

  创伤骨科临床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四肢近关节处复杂粉碎性骨折,用一般内固定法难以达到固定牢靠、复位位线满意、功能恢复好的目的。我院自1999年9月~2004年11月共采用双钢板支撑内固定法治疗四肢近关节处复杂骨折32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32例,男20例(其中一例为双侧股骨下段骨折),女11例;年龄24~73岁,平均42.3岁;受伤原因:车祸伤23例,砸伤2例,高处坠落伤7例。骨折部位:股骨下段11例,肱骨下段4例,胫骨平台8例,胫骨下段9例。骨折类型:按 Mǜller AO分型〔1〕,A3型11例,B3型8例,C2型4例,C3型9例。本组病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为4~10天,平均5.4天,未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内固定材料:均采用双钢板法内固定。

  1.2 术前准备 所有患者,术前行骨牵引或局部制动,同时予以活血化淤药物治疗,促进局部肿胀消退,增加皮肤、软组织抗感染能力。

  1.3 手术方法 上肢采用臂丛麻或全麻,下肢采用连硬外麻或全麻,均在气囊止血带下操作。肱骨下段骨折采用后正中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先显露尺神经,游离并加以保护。先用2枚克氏针由尺骨鹰嘴尖端向尺骨远端打骨隧道,以利固定时准确对位。然后尺骨鹰嘴关节内截骨,将肱三头肌及附着处一并翻向近端,充分显露肱骨髁间关节面。对于肱骨髁间骨折,复位固定原则是先将髁间部位的骨折固定,将其变为髁上骨折,然后用钢板固定。将半管状钢板充分塑形后,贴附于肱骨内上髁骨嵴上,然后用重建钢板,塑形后固定在肱骨远端的后外侧,尺神经前置;股骨下端可分别采用股骨髁内外侧切口,外侧用髁支持钢板,内侧用半管钢板或重建钢板;胫骨平台可用胫骨上端前内外侧联合切口,内外侧置放高尔夫钢板;胫骨下端可用胫前外侧切口,一块三叶草钢板加用一半管形钢板。对于所有塌陷骨折,均行复位后植骨。

  1.4 复位固定原则 我们在手术中遵循以下原则:

  (1)确定复位参考标志,或者参考关节面。对于较为粉碎的、移位较大的骨折,我们以较大的、关节面没塌陷的、带有皮质骨的且关节囊没有撕裂的骨块作为参考。(2)尽可能在直视下或X线机下复位,复位后用克氏针临时固定,另行空心螺钉固定,使其与钢板固定部连为一体。

  1.5 术后处理 术后患肢功能位石膏托固定,并抬高患肢1周,待肿胀减轻后,进行手指或足趾功能活动,术后14天伤口拆线,3周后拆除外固定,行CPM功能锻炼。

  2 结果

  手术时间150~230min,平均190min,术中均未输血。住院时间10~35天,平均22天。32例均获随访,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6个月。未发生感染、皮肤坏死、骨不连、骨折畸形愈合、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其中有肘关节伸屈受限、膝关节僵硬4例,有2例患者出现异位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