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炎临床观察(一)
详细内容
【摘要】 目的:探讨针刺防治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炎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针刺治疗 2 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炎 30 例,并与西药常规治疗 30 例非盲对照观察,均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结果:治疗组显效 17 例,有效 11 例,无效 2 例,总有效率为 93.3%;对照组显效 7 例,有效 12 例,无效 11 例,总有效率为 6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针刺治疗能够降低血脂,改善微循环,促进糖尿病周围神经炎的恢复。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炎;针刺治疗;药物治疗;临床观察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 M)发病率逐年上升,现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 DM 的发展,各种慢性并发症逐渐增多,而糖尿病周围神经炎(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在糖尿病早期即可发生,是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随着糖尿病病情的发展,其发病率可达60%~90%[1]。DPN 临床表现为四肢末端袜套样分布区域的麻木、疼痛及感觉异常,是糖尿病患者足部溃疡、感染和截肢发生的主要原因[2],导致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严重下降。西医在对本病的治疗尚属难点,近 2 年本科室在临床应用针刺治疗 DPN,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与诊断标准
研究对象均为本院住院病例共 60 例,均为 2 型糖尿病患者,并发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病变,符合WHO 1999 年推荐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3]:①肢体出现感觉和运动神经病变表现,如沉重无力、麻木束缚感、自发性疼痛等;②深浅感觉明显减退,腱反射减弱或消失;③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辨证分型标准[4]:①气滞血瘀型:临床表现以肢体疼痛为主,兼局部压痛,皮肤发紫,舌体有癖斑,脉涩;②湿热侵淫型:肢体疼痛,手足心热,心中烦渴,舌红,苔黄腻,脉濡数;③寒凝血虚型:肢节疼痛,周身畏寒,手足发冷,色青,遇寒痛甚,或面色苍白,舌淡少苔,脉细缓涩。
1.2 一般资料 随机将 60 例病人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针刺组 30 例,其中男 18 例,女 12 例;年龄 46~79 岁,平均(63.3±12.58)岁;病程 6 个月~12 年,平均(5.64±4.77)年。药物组 30 例,其中男 21 例,女 9 例;年龄 47~78 岁,平均(60.8±11.47)岁;病程 6 个月~12 年,平均(5.81±4.38)年。中医分型:针刺组气滞血瘀型 21 例、湿热侵淫型 2 例、寒凝血虚型 7 例,药物组气滞血瘀型 20例、湿热侵淫型 2 例、寒凝血虚型 8 例。两组间性别、年龄、病程与中医分型,经 t 检验和 检验,均 P > 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患者基本情况一致,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及观察方法
1.3.1 治疗方法 全部病人根据病情选择降糖 药物(达美康、糖适平、二甲双胍、拜糖平等),维持血糖基本平稳 3 个月以上,原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炎的药物停服 2 周以上。针刺组穴取风池、曲池、外关、足三里、委中、阳陵泉、丰隆、三阴交、太冲、血海,下肢症状为主取八风、解溪、悬钟、承山;上肢症状为主取八邪、合谷、手三里,针刺方法以缓慢捻转,中度刺激平补平泻法,当患者对针刺有较强反应时,则留针 20 min,出针前重复运针 1 次再指压。每日 1 次,每次留针 20 min,10 次为 1 疗程,疗程间隔 2 日,3 个疗程后统计疗效。药物组给予维生素 B1 l00 mg 和维生素 B12 500 g 肌肉注射,每日 1 次,10 次为 1 个疗程,每疗程间隔 2 日,3 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3.2 主要症状积分观察方法 ①肢体疼痛:0 分(无疼痛),3 分(疼痛,不影响日常生活),6 分(有明显疼痛,影响日常生活),8 分(疼痛剧烈,难以忍受);②局部压痛:0 分(无压痛),2 分(压痛);③肢端感觉异常:0 分(无麻木现象),2 分(时有麻木,不明显),4 分(有明显麻木现象,能忍受),6 分(有严重的麻木现象,不能忍受);④皮肤:0 分(无发冷、发紫),3 分(发冷、发紫);⑤腱反射:0 分(腱反射减退),3 分(无腱反射减退);⑥多汗:0 分(无多汗症状),2 分(有多汗症状);⑦手足心热:0 分(无手足心热),2 分(手足心热);⑧腹胀:0 分(无腹胀),2 分(腹胀);⑨乏力:0 分(无明显乏力现象),1 分(有乏力的感觉,不影响日常生活),2 分(有明显的乏力感觉,生活能自理),3 分(有严重的乏力感觉,生活不能自理);⑩舌体:0 分(无瘀斑),2 分(有瘀斑); 脉:0 分(无涩脉),2 分(涩脉)。根据各组临床症状总积分治疗前后减分率进行疗效判定。减分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显效:减分率 > 65%;有效:减分率达 25%~64%;无效:减分率 25%。
1.3.3 检测指标 血糖、血脂、神经传导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