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临床医学论文>张士卿教授运用桑螵蛸散合缩泉丸治疗小儿遗尿经验(一)

张士卿教授运用桑螵蛸散合缩泉丸治疗小儿遗尿经验(一)

详细内容

【摘要】 总结张士卿教授治疗小儿遗尿的经验。依据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从先天禀赋不足、下元虚寒、肺脾气虚来辨证,用桑螵蛸散合缩泉丸加减治疗小儿遗尿,临床取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 张士卿 小儿遗尿 临床经验

张士卿教授乃全国名中医,现为甘肃中医学院儿科学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医儿科临床、教学研究近40载,博览群籍,笃于实践,学验俱丰。张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用桑螵蛸散合缩泉丸加减治疗遗尿,临床取得满意疗效。笔者有幸跟随临诊,现将张士卿教授治疗小儿遗尿经验介绍如下。

1病因病机

遗尿是指3周岁以上小儿在睡眠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素问・经脉别论》指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经四布,五经并行。”《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人体的水液代谢与肺、脾、肾、三焦、膀胱等脏腑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古代医家多认为遗尿系下元虚寒、膀胱失约所致。如《仁斋直指小儿附遗方论・大小便诸证》记载:“小便者,津液之余也。肾主水,膀胱为津液之腑,肾与膀胱俱虚,而冷气乘之,故不能约制。其水出而不禁,谓之遗尿。睡里自出,谓之尿床。此皆肾与膀胱俱虚挟冷所致也。”虽然最后导致遗尿的直接原因是膀胱失约,但是也与其他脏腑功能失调、水液代谢失常有关。

张教授认为小儿遗尿主要原因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下元虚寒或后天失于调养,肺脾气虚,膀胱气化功能失调所致。因肾为先天、封藏之本,元气之根,肾气有固涩下元之功,职司二便;脾为后天之本,正气之源,脾肾为生命活动根源。而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其中又以肺、脾、肾三脏不足更为突出。肾阳不足,温化无力,膀胱失约则遗尿。脾属中土,性喜燥恶湿而能制水。肺脾功能正常,方能维持机体水液的正常输布和排泄。若肺脾气虚,上虚不能制下,则尿不禁也。治疗时应温补肾阳,培元益气,固涩小便。

2治疗方法

桑螵蛸散方源于《本草衍义》,由桑螵蛸、远志、菖蒲、龙骨、人参(临床多用党参代替)、茯神、当归、龟板组成。方中桑螵蛸补肾固精止遗为君药;臣药以龙骨收敛固涩且安心神,龟板滋养肾阴亦补心阴;佐以人参大补元气,茯神宁心安神,菖蒲开心窍,远志安神定志,且通肾气上达于心,如此心肾相交,更以当归补心血。诸药共奏交通心肾、补益气血、固脬止遗之效。缩泉丸方源于《妇人良方》,由益智仁、乌药、山药组成。方中益智仁辛温,温补脾肾,固精气,缩小便为君药;乌药辛温,调气散寒,能除膀胱肾间冷气,止小便频数,故为臣药;更以山药糊丸,取其健脾补肾,固摄精气,为佐使药。三药合用,温肾祛寒,使下焦得温而寒去,则膀胱之气复常,约束有权。

张教授运用此二方治疗遗尿时常常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随证加减,如心火偏旺加导赤散加减以清心利水;肺脾气虚加黄芪、白术补肺益脾;下焦湿热加苍术、黄柏清热燥湿;小便混浊加萆粟利湿祛浊;夜卧不安伴磨牙,巩膜蓝斑,平日爱咬指甲加乌梅、川椒、使君子等以驱虫;阴阳失调,梦中遗尿加龙骨牡蛎汤、浮小麦益气敛汗;肾气不足加巴戟天、菟丝子补肾助阳,固精缩尿;肝经郁热加龙胆草、川木通清热利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