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大全>临床医学论文>无创性动态血压在高血压和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价值分析(一)

无创性动态血压在高血压和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价值分析(一)

详细内容

【摘要】 目的 观察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脑血管疾病患者,在佩戴无创性动态血压时夜间血压的变化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100例男性患者均佩戴美国太空实验室全自动无创动态血压监测(ABPM),分为两组,观察两组患者夜间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平均压的变化情况。结果 高血压合并脑血管疾病者夜间血压水平较单纯高血压患者高,尤其是收缩压和脉压差升高明显,其是导致脑血管疾病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结论 高血压合并脑血管疾病者,夜间血压水平较单纯高血压患者高。控制较低的夜间血压水平对心脑血管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 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收缩压;脉压差

无创性动态血压(ABPM)监测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问世仅十余年,却是一项有发展前景的诊疗技术,它的价值被临床肯定和高度重视。为探讨其在临床中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作用,现收集高血压和脑血管疾病患者各50例对夜间血压进行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近年来门诊及住院患者100例,年龄为50~72岁男性,且神智清,能够配合检查。监测有效率在90%~100%。分为两组,单纯高血压组50例,高血压合并脑血管疾病患者组50例,详见表1。 表1 两组间血压比较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均佩戴美国太空实验室全自动无创ABPM,受试者处在日常生活状态下,全天生理周期内均可自动进行测量。测压间隔时间:日间30min 1次,夜间 60min 1次 。监测24h,比较两组患者夜间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以及夜间平均压的情况。

2 结果

两组患者ABPM发现:单纯高血压组患者夜间血压最高值140/95mmHg,脉压差最高值为55mmHg,比正常夜间血压高出15~20mmHg。平均压为115/85mmHg,基本属于夜间血压正常水平。高血压合并脑血管疾病组患者血压最高为198/110mmHg,脉压差最高值为88mmHg,比正常夜间高出78~30mmHg,平均压128/108mmHg,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尤其是收缩压的异常增高,脉压差增大,且合并有脑组织的损害。通过资料的比较得出,高血压合并脑血管疾病患者夜间血压特点是:收缩压、脉压差、平均压均增高,舒张压增高不明显。这些因素均是导致脑血管意外的危险因素,是脑血管疾病致亡、致残的主要原因。

动态血压监测参考值〔1〕:24h血压平均值130/80mmHg,白昼血压平均值135/85mmHg,夜间血压平均值125/75mmHg。

3 讨论

ABPM能够较敏感、客观地反映夜间各时段的实际血压水平,从而指导临床医生更全面地掌握病情,进行合理地治疗。正常人日间交感神经占优势,波动范围大,血压升高。夜间睡眠时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对外界干扰的反应降低,波动范围小,血压降低〔2〕。这种生理节奏性波动对适应机体活动和保护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结构与功能是十分有益的〔2〕。凌晨4~6时高血压患者脑血管发病率较高的时间,此时人体血小板聚集率最高,内源性纤溶系统活性最低。随着清晨活动量增加,血压快速增高,最终导致因长期高血压形成的微动脉瘤的破裂,而发生脑血管意外〔2〕。ABPM可以提供夜间任意时段的血压变化情况,有利于指导临床降压治疗和判断降压药物的疗效,减少心脑血管意外,降低病残率或死亡率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