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护理对重度颅脑损伤病人后期肌痉挛的影响(一)
详细内容
【关键词】 脑外伤 体位护理 肌痉挛 良姿位
脑外伤病人,特别是重度颅脑损伤病人,往往存在肢体功能障碍。由于发病早期医患均把注意力放在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控和疾病本身的治疗上,忽略了早期康复护理,从而导致继发性功能障碍的发生〔1〕。如肢体肌张力增高、肌肉痉挛、关节挛缩畸形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下一步康复带来了很大困难。为此,自2005年3月~2006年3 月,选定GCS≤8分的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单肌痉挛一项,通过早期体位护理干预进行目标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筛选标准
①入院GCS评分≤8分;②受伤前无其它疾病;③无四肢及重要脏器复合伤;④伤后昏迷时间超过6 h。
1.2 一般资料
按筛选标准将2005年3月~2006年3月住院的98例重度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中,男性35例,女性14例,年龄8岁~57岁,平均34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8例,坠落伤18例,打击伤3例;损伤类型:脑挫裂伤29例,脑内血肿14例,原发脑伤6例,其中单纯脑损伤21例,复合性脑损伤28例。对照组中,男31例,女18例,年龄9岁~61岁,平均3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4例,坠落伤20例,打击伤5例;损伤类型:脑挫裂伤25例,脑内血肿19例,原发脑干伤5例,其中单一损伤16例,多种损伤33例。
1.3 方法
在病人入院后首先要进行肌张力的评估,采用MAS评定方法〔2〕,并作出记录,同时对患侧肢体进行正确的体位护理。
2 护理
2.1 早期正确的体位摆放
2.1.1 仰卧位:头偏向一侧,将肩胛置于外展、上旋位,下垫一小枕;肩关节置于外旋、外展位,腕肘伸直,腋下可置一大枕头防止上肢内收,手指伸展或微屈,拇指外展,手心可握一毛巾卷等半球状物体以防止手指屈曲。但在痉挛期要避免抓硬物体以防刺激掌心引起抓握反射。髋侧后外侧部放一适当枕头,使髋关节微屈、内旋;月国窝后上方可放一小枕,使膝关节略屈,并避免小腿受压防止足屈加重;软瘫期则可用丁字板将足固定于背屈、外翻位,以防止下垂、内翻,痉挛期则宜避免足底受刺激而引起阳性支持反应加重痉挛模式。亦可将下肢置于屈膝、屈髋位,足底着床,大腿内收位。
2.1.2 患侧卧位:此体位宜尽量使肩胛处于上旋、前伸位,肩前屈、前伸,肘伸直,手掌面朝上,拇指分开。健腿可放在共腿前面,自然屈髋,下面放一枕头,这种体位可以使患髋伸直,而其它体位时患髋总是屈曲的,久之易使髋后伸受限。另外患侧卧位可使瘫侧关节早期受到一定压力,增加本体感觉输入,有利于缓解痉挛、抑制痉挛模式。
2.1.3 健侧卧位:将一枕头平放于胸前,使患侧肩胛前伸,上臂伸展放于枕上,注意勿内旋,肘关节尽量伸展或微屈,手指伸直,掌面朝床头,注意勿屈指、垂腕。患腿下亦放一枕头,使髋部处于内旋、屈曲位,膝自然屈曲,头下可不放枕头或低枕为宜,目的是使躯干向健侧伸展,抑制紧张性反射。
2.1.4 半俯卧位: 采用半俯卧位可以预防髋、膝屈曲,头偏向患侧,上肢呈上举位,肩关节呈前屈外展位,肘关节轻屈,腕关节微屈,各指微屈,患侧髋、膝关节轻屈,踝关节保持中立位。此外,该体位也可变为健侧、患侧半俯卧位,上下肢各关节放置原则不变。